汇配资 浙江一家公司上市失败,员工超400人,年营收超6亿元!

近日,浙江又有一家公司上市失败汇配资,来自浙江温州。
该公司名为浙江长城搅拌设备股份有限公司(下文简称:长城搅拌),成立于1993年12月,这是一家主要研发生产搅拌设备的公司。截止2024年底,公司员工数为406人。
公司创始人为虞培清,1948年出生,毕业于温州工人业余大学机械制造专业(现改名为温州城市大学),1980年虞培清留校任教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。
长城搅拌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3年,虞培清用自己教学期间研发的产品成立了专注于农机修理的3人合伙公司-温州市近郊化工机械厂,主要生产立式减速机。1988年,公司经过重组之后,更名为温州市长城减速厂。在此基础之上,虞培清在1993年成立了长城搅拌,开始了新的征程。

公司在1994年拿到了首个搅拌器的订单,之后公司也逐渐开始将业务往搅拌器方向转移,直到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搅拌器领域的龙头企业。
公司产品包括:顶入搅拌机、侧入搅拌机、底入式搅拌机、可移式搅拌机、磁力搅拌机、专用搅拌机、搅拌叶轮、机械密封、撬装设备等。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、化工、环保、新能源、食品饮料、冶金矿业等领域。
公司产品采用高效混合技术和地毯工艺汇配资,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。以制药发酵搅拌装置为例,产品能耗降低30%-50%,单台设备年节电超30万度。公司客户包括:宁德时代、北方稀土、LARSEN&TOUBRO、LYFIUS等国内外客户。
公司在2016年进行了股份制改革,并且在新三板挂牌。公司在2021年11月进行了创业板上市辅导备案,IPO申请于2022年9月获得受理,2023年9月成功过会。这个过会节奏虽然慢了一点,但是好在过会了,但是很可惜赶在了IPO审核最严的一段时间,过会之后一年多,迟迟不能提交注册申请,无奈之下,公司撤回了IPO申请,宣告了上市的失败。
公司此次IPO拟募资4.34亿元,其中,3.74亿元用于扩建搅拌设备生产项目,5979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。
公司2021年-2024年的营收分别为4.01亿元、5.51亿元、6.52亿元、6.83亿元,扣非净利润分别为7353万元、9868万元、1.31亿元、1.19亿元。

公司业绩乍一看还不错,那公司为何上市失败了呢?
第一、公司业绩增长的持续性问题。公司最近几年的营收一直是在增长的,但是2024年增速明显放缓。扣非净利润在2024年以前表现非常好,但是2024年同比下滑了9.57%。
第二、公司研发费用真实性问题。公司2019年-2021年,研发费用分别为1172万、1371万和1447万汇配资,年复合增长率为11%。2022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587.4万,但是下半年高达1422.3万元,这个半年的研发费用跟公司2021年全年的研发费用差不多。研发费用突然间大幅度地增加让公司勉强符合了创业板“三创四新”的要求。而公司研发费用增长最多的不是技术的投入,而是员工薪酬。
第三、家族化特征明显。公司的实控人一共有7个人,他们分别为虞培清、金友香、鲁云光、金友发、施海滨、陈思奇及虞淑瑶。这7个人关系错综复杂,除了虞淑瑶为虞培清女儿以外,其他人均为虞培清表妹金友香这一支的。虞培清为什么要带表妹这一支呢?因为他们不仅仅是表兄妹的关系,虞培清的老婆还是金友香的亲姐姐。总而言之,公司的大多高管都是一大家子的,家族化特征非常明显。
胡华成独家投融资讯:
1.某上市公司(现市值57亿)欲投资或收购半导体材料及电子材料领域公司,阶段不限,业绩不限。
2.某省级母基金欲投资半导体、新材料、高端制造等领域企业,公司拥有净利润3000万以上,估值10倍左右。
3.某军民融合基金(基金规模1500亿元)欲投资军工企业,不限阶段,不限业绩,仅投资军工相关企业。
4.成渝间某地级市政府产投基金(基金规模1000亿元)欲投资新能源汽车、摩托车、新能源电池及汽摩配件企业、工程机械电动化及配件、化工新材料、商业航天航空、无人机、机器人、生物医药等领域,不限阶段,不限业绩。
5.某上市公司并购传感器领域标的。方向:看机器人传感、多物理量传感、传感平台,工业物联网,其他物理量传感等相关项目的投资并购。利润:500万以上。营收:稳定。并购:控股51%,原有团队继续运营。

阅尽商战明取舍,百战归来再读书!
不知道您是否认同下面这六句话的观点:创业最大的风险,就是选择的风险;创业最大的失误,就是决策的失误;创业最大的陷阱,就是能力的陷阱;创业最大的机会,就是认知的机会;创业最大的收获,就是成长的收获;创业最大的成功,就是悟道的成功。
如果认同的话,我强烈建议您加入胡华成读书会,因为读书会可以帮您在选择上、失误上、决策上、能力上、认知上、成长上、悟道上给予最大的帮助!
胜宇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